欢迎您访问品文论文网,本网站为您提供的服务有:本科论文代笔,硕士论文代笔,毕业论文代笔,论文代笔,数据分析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论文代笔就找品文论文网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服务范围 剽窃检查 加入我们 案例下载 联系我们
微博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服务范围 > 本科论文代写 >  
 
本科论文代写   
硕士论文代写   
外文写作服务   
数据分析服务   
论文写作要点   
大学lives   
服务疑问解答   
品文写作讯息   
 
创业行为形成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4-02-21 点击:
1 理论与假设
    早期的创业行为研究关注创业行为的关键特征识别,试图揭示创业者相对于其他群体的特殊性,发现创业行为一般具有创新性、风险承担倾向、前瞻性等特点[6],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能否成功。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THOMPSON[7]提出,创业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创业行为研究应该将创业者和那些仅仅拥有创业特质的人区分开来,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识别“谁是创业者”,而是要弄清促成创业行为的深层次原因。
    1.1 创业事件理论框架下的创业行为形成机理
    尽管创业行为是在资源匮乏前提下的机会驱动过程,蕴涵大量未知因素,但创业行为并非是随机的,实质上,创业者的主要功能可以看作是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创业判断”[8],创业行为更多地具有理性成分,是在创业者创新冒险精神与理性决策的交互作用下[9],应对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以及快速变化的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10]。
    SHAPERO等[11]认为,创业事件理论合理地解释了创业行为产生过程的复杂机理,按照该理论,感知合意性(或合意性感知)和感知可行性(或可行性感知)是创业行为的2个关键因素,感知合意性反映创业是否符合个体的意愿,感知可行性代表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创业的判断。当个体觉得创业比其他选择更合意、更可行时,就会决定创办新的经济实体。
    创业事件理论运用个体的意愿强度和能力认知来解释创业行为的形成,明确了创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实,即个体是否会做出创业行动,并非取决于个体所拥有的素质、能力或资源等创业要素的客观水平,而是取决于个体对创业事件的主观感知和判断。近年来,一些学者将创业事件理论的框架加以拓展,试图将个人特质、社会网络等要素也归入到创业行为形成机理的相关模型中[12]。
    1.2 假设的提出
    综上,将感知合意性和感知可行性看作是创业行动的2种重要驱动力,感知合意性是个体对创业结果的渴望程度,代表了一种价值形式,受到态度、信念、他人看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感知可行性是个体对自身创业技能、时间、成本等的理性评估。在特定的创业情境下,个体必须确定自己是否拥有必要的技能和能力要求(即可行性),以及确定对于创业的渴望性是否比其他职业选择更大[13]。按照这一逻辑,要想促使创业行为的产生,关键在于提高潜在创业者的感知合意性和感知可行性。
    一些实证研究也为以上结论提供了有力证据。MCGEE等[14]认为,一些创业者创建新企业是因为对创业成功有着强烈的期望。然而,对于自身创业能力具有高水平信心的个体也更有可能从事创业活动[15]。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1 个体的感知合意性将促进创业行为的形成。
    假设2 个体的感知可行性将促进创业行为的形成。
    然而,感知合意性和感知可行性之间的交互效应究竟怎样作用于个体行为,目前并没有得到清晰的论述。STEEL等[16]认为,人们是否采取某种行动与他们预期该项行动所能带来的效价(即合意性)和预期该行动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即可行性)这二者的乘积成正比。个体将首先评估结果能够被实现的概率,然后预期结果所带来的收益,两者的乘积越大,人们越有可能作出行动决策。早期许多行为科学领域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种合意性与可行性的乘积效应,认为对结果的渴望程度越高,所感知到的可行性越强,个体就越可能采取行动。
    近年来,一些更为严谨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如TOWNSEND等[17]对创业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体如果有足够的创业能力的信心,则对创业行为预测有很强的帮助作用,而创业结果的合意程度对于创业行动的影响相对较弱。FITZSIMMONS等[18]认为,这种个体可感知的合意程度与可行程度对创业意向均有重要影响,但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创业意向却产生了负面效应。现有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可能是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创业环境下创业个体的主观认知存在差异,从而对创业行为的驱动效应也不同,因此,进一步检验我国创业者感知合意性与感知可行性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研究存在的分歧,感知合意性和感知可行性的交互作用会对个体的创业行为产生影响,但影响方向尚不明确,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3 感知合意性与感知可行性的交互作用将会影响创业行为的形成。
    朱秀梅等[19]指出,创业行为是环境(如社会网络)和创业者某些认知偏好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个体具有的社会网络资源越丰富,越有可能采取创业行为,其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这是因为他们能够更早地接近各种广泛的、高质量的观点、技能和资源。这些关键创业资源的获取、控制与整合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合意性感知和可行性感知,进而作用于个体的创业行为。马占杰[20]在所提出的创业初始行为形成模型中也特别强调了社会网络关系的重要调节作用,发现个体的强关系能够给个体提供精神支持,有利于创业行为的形成。可见,个体能否构建起有效的社会网络对其是否创业将产生重要影响,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4 社会网络构建能力在创业行为形成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假设4a 社会网络构建能力调节了感知合意性对创业行为的促进效应。
    假设4b 社会网络构建能力调节了感知可行性对创业行为的促进效应。
    假设4c 社会网络构建能力调节了感知合意性与感知可行性交互作用对创业行为的促进效应。
    1.3 概念模型
    综上所述,本论文代写研究的核心在于探索个体对于创业的感知和判断如何影响创业行为的形成。具体而言,就是要厘清感知合意性、感知可行性及其交互效应如何作用于个体的创业行为,同时也检验社会网络构建能力的调节作用机理。基本的概念模型见图1。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与数据
    研究数据以问卷调研的形式获得。问卷内容经过严谨的设计以保证其内容效度。调研工作于2010年8~11月进行,面向广东、浙江、湖北的300位创业者发放问卷,回收问卷194份,回收率为64.67%,其中有效问卷172份,总有效率为57.33%。受访者的基本特征见表1。
    2.2 变量测度
    (1)因变量:创业行为形成 本论文代写研究以创业事件的发生来表征个体的创业行为,该变量为二分变量,1代表创业行为形成,即个体参与创建新企业,包括个人独立创建企业或与他人合伙创建企业;0代表创业行为没有形成,即个体没有参与创建企业。
    (2)自变量:感知合意性与感知可行性 感知合意性指个体的创业意愿,即对于创业结果的渴望程度。参照LEE等[21]的问卷设计,本论文代写研究感知合意性的测度量表包括4个题项。计分方式采用Likert 5点测量法进行度量,让受访者自评题项描述与自己个人情况的符合程度,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依次计1~5分,得分越高表明对创业成就的渴望程度越强,感知合意性越强。感知可行性指个体对于自己创业能力的信心,而创业自我效能作为一种期望类因素,代表了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不同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主观判断或感知,即个体对创业是否可行的自我认知,因此能够较为准确和全面地反映感知可行性[22]。创业自我效能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许多学者认为对“创业自我效能”的测度应该遵从“领域特殊性”①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情景和任务进行测量。参考CHEN等[23]、DE NOBLE等[24]、BARBOSA等[25]提出的量表,本论文代写研究通过9个题项,从4个维度测度感知可行性(创业自我效能):①机会认知效能;②创新能力效能;③风险承担效能;④领导能力效能。计分方式仍采用Likert 5点测量法。
    (3)调节变量:社会网络构建能力 基于社会网络的动态性,本论文代写研究重点关注创业者对于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能力,不仅包括创业者社会关系网络中嵌入的资源存量,更重要的是创业者对网络中资源的动用能力。参考SEQUEIRA等[26]的量表,以4个题项对社会网络构建能力进行度量。计分方式仍采用Likert 5点测量法。
    (4)控制变量 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还对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商业教育背景进行了考察,作为控制变量。
    2.3 回归模型构建
    由于本论文代写研究的因变量“个体的创业行为形成”为二分变量,以Logistic回归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基本回归模型如下:
    式中,G、A、E、B代表4个控制变量,PD代表感知合意性,PF代表感知可行性,SN代表调节变量,即个体的社会网络构建能力。式(2)、式(3)、式(4)分别用来检验假设1、假设2、假设3;式(5)与式(6)的结果对比用来检验假设4,φ9、φ10、φ11分别检验假设4a、假设4b和假设4c。
    3 假设检验与结果
    3.1 信度与效度检验
    首先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测量问卷结构的合理性,并通过Cronbach’sα值检验测量问卷的信度,然后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估问卷的结构效度,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对感知合意性、感知可行性、社会网络构建能力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①感知合意性的4个题项可以提取出1个因子,解释变异量70.520%,α值为0.624;②感知可行性的9个题项可以提取出4个因子,共解释变异量83.493%,α值为0.858;③社会网络构建能力的4个题项可以提取出1个因子,共解释变异量76.471%,α值为0.676。尽管本论文代写研究所使用问卷的测量题项全部来自对国外权威文献的翻译,但却是首次将感知合意性、感知可行性与社会网络构建能力组合在一起进行调研。对于这类问卷,HATCHER[27]的研究表明,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新组成量表的信度在0.5以上也算合格。由此,感知合意性、感知可行性、社会网络构建能力3个变量的α值均大于0.6,表明测量题项具有良好的信度水平。
    基于ANDERSON等[28]的研究建议,运用AMOS 7.0软件,进一步以验证性因子分析来评估问卷的结构效度,通过模型的拟合指标判断本论文代写研究的测量模型是否与数据相匹配(见表2)。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结果达到可接受程度,说明感知合意性、感知可行性与社会网络构建能力3个变量的结构效度通过检验。
    3.2 数据分析与结果
    实证研究采用SPSS 15.0进行,具体分为2个步骤:①进行初步的相关性分析;②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
    3.2.1 相关性分析
    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3,2个自变量中,感知可行性与创业行为的相关性通过显著性检验(r=0.287,p<0.01),而感知合意性与创业行为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3.2.2 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表4报告了回归结果:①模型1的结果显示,控制变量中,性别、年龄、商业教育背景对创业行为有较为显著的影响。②模型2和模型3分别对感知合意性、感知可行性对创业行为的直接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感知合意性对创业行为并无明显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1未得到支持;感知可行性对于创业行为形成的直接促进作用非常显著(β =0.677,p <0.05),假设2获得支持。③模型4的结果表明感知合意性与感知可行性二者的交互效应对创业行为无显著的促进作用(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3未得到支持。
    3.3 结果讨论
    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感知可行性对个体是否创业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但感知合意性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却不明显。在社会网络构建能力的调节效应下,二者对创业行为均产生显著效应,图2对上述创业行为形成机理进行了更为清晰的描述。
    由图2a可见,如果不将个体的社会网络构建能力归入到创业行为形成模型中,个体是否创业基本取决于其所能够感知到的可行性,即对自身创业能力的判断,而个体对创业结果的渴望程度(感知合意性)并不能显著促进创业行为的发生。
    然而,在社会网络构建能力的调节效应下考察个体的创业行为论文代写(见图2b),则发现个体的感知合意性与感知可行性之间存在着一种交互作用。当具有较低水平感知合意性的个体认为创业活动具有足够的可行性时,也会做出创业决策。与此同时,相较于高水平的感知合意性,低感知合意性情境下,感知可行性对于创业行为的作用更加显著(图2b中以斜率表示)。类似的,在低感知可行性情境下,感知合意性对于创业行为的作用也更加明显。
    4 结语
    以往的创业行为研究认为感知合意性与感知可行性是创业行为的2个关键前导变量,但大部分研究结果(如TOWNSEND等[17])仅证实了感知合意性或感知可行性单维度对创业行为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于两者交互效应的考察相对较少。FITZSIMMONS等[18]是少有的例外,他们在期望理论的框架下,发现感知合意性与感知可行性对创业意向有负向的交互影响。本论文代写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个体的社会网络构建能力纳入到创业行为形成机理的模型中。
    研究表明,一般情境下,个体是否会做出创业行动主要依赖于其所能感知到的可行性,而不是对创业结果的渴望,这与TOWNSEND等[17]的发现相一致,表明我国的创业者采取创业行动更多地是由于对自身创业能力的积极判断。然而,在社会网络构建能力的调节效应下,个体的感知合意性与感知可行性均对创业决策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交互作用,在感知合意性或感知可行性中的某个维度处于较低水平时,创业行为依然可能发生,并且,当感知合意性(感知可行性)处于较低水平时,感知可行性(感知合意性)对于创业行为的作用更加显著。
    本论文代写研究的思路和发现对相关理论研究和创业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①研究发现,我国的创业者更多地是受到创业信心的驱动,即当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创业时,才会展开行动,个体对创业本身的渴望程度对创业行为并没有显著的激励效应;②论文代写研究结论对有效激励创业活动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般认为,同时且平衡地提升个体对创业的渴望程度和对创业的信心,最有利于促成创业行为,但实证结果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当创业者具有较强的社会网络构建能力时,对于具备低感知合意性与高感知可行性特征的个体,相较于弥补其感知合意性的不足,进一步提升感知可行性对促进创业行为产生更为有效。
    当个体具有较强的社会网络构建能力时,由不同程度的感知合意性与感知可行性推动的创业行为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类型的创业行为所带来的创业绩效如何?这将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服务范围 | 剽窃检查 | 加入我们 | 案例下载 | 联系我们
快速分享:
Copyright 2008-2014 品文论文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Pinwe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65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