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品文论文网,本网站为您提供的服务有:本科论文代笔,硕士论文代笔,毕业论文代笔,论文代笔,数据分析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论文代笔就找品文论文网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服务范围 剽窃检查 加入我们 案例下载 联系我们
微博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服务范围 > 本科论文代写 >  
 
本科论文代写   
硕士论文代写   
外文写作服务   
数据分析服务   
论文写作要点   
大学lives   
服务疑问解答   
品文写作讯息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育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5-03-20 点击: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来,兴起了合作学习研究热潮,很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增强交际沟通能力,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本文首先介绍了合作学习的基础理论以及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强调和提倡的新型教学策略之一,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亮点,也是中学一线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中学体育教学是合作学习最好的试验田,让体育课不再是学生的活动课,真正发挥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本文针对在中学如何实施合作学习策略做出了初步探讨。
    1概述
    1.1 体育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最早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但直到现在,对于合作学习的定义仍没有定论,中外学者仍是莫衷一是。美国学者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艺术,它以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交流而获得认可;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员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异质小组中学生的互助合作是教学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是学习目标,小组的总体成绩则是教学评价标准。
笔者认为,体育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动态因素的工具,以小组活动为载体,以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目标的一种新型体育教学策略。
1.2 体育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体育合作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合作对象、合作目标、合作条件和合作过程。首先,合作对象是合作学习活动的主体,一般在两人或两人以上;其次,合作条件是体育合作学习活动的前提,最重要的条件是“互利”意识,学生通过相互的适应,营造出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氛围;再次,合作过程是体育合作学习的轮廓,有过程才能使学习更清晰透彻,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最后,合作目标是体育合作学习的导向,有了导向,学习才会更有动力,积极性才会提高,合作目标会因合作对象的需求而有所差异。
1.3 体育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体育合作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方法:
1.3.1 小组成绩分工法
这种分组方法的依据是学生的平时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差异性,教学程序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后,先由老师授课指导;然后学生们在各自的组中进行练习,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加以辅导和帮助,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第三,所有学生参加个人学习测验,此时不能互相帮助;最后,学生本次的测试成绩与以往测试成绩相比,如果达到或超过以往成绩可以记录相应的不同分值,将小组成员的得分相加就得到了小组成绩,教师对于达到标准分值的小组予以认可或奖励。
例如,在100米短跑考核前的复习提高教学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以往成绩,把学生分为优秀、良好、中、差四个大组,然后坚持组内成员的异质性原则,在每个组中挑出一人,这四个人合为一组,进行分组练习,在练习阶段结束后进行个人测试,计分规则是内有超过以往成绩的不得分,与以往成绩持平的得1分,超过以往成绩的得每少1秒递加1分,最后得出小组的总成绩,教师要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激励各小组向优秀小组的同学学习,达到共同进步。
1.3.2 小组游戏竞赛法
此方法的前期程序与小组成绩分工法相同,不同的是最后环节是以游戏竞赛代替了个人测试,这种方法“竞争”的意味更大,学生要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竞争才能为自己组赢得分数。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不断调整”,根据每次竞赛成绩,到下次竞赛时老师会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小组竞争逐步趋于公平合理。
例如,4×100米接力赛的教学训练中,首先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基本掌握接力赛中交换接力棒的技巧;然后将同学们分为4人一组合作练习一段时间;进行小组竞赛,对战的小组要具备同质性,并给获胜对加1分奖励,激发学生跑步欲望,为小组获胜而积极配合。
1.3.3 小组共学法
将学生按照4到5人进行分组练习,联系内容为一项考核内容,要求小组同学共交一份“答卷”,根据小组成绩对小组成员进行肯定或奖励。
例如,在篮球胸前传接球练习时,首先将学生分为4到5人一组,一起进行胸前传接球练习,练习阶段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示范表演,教师根据表演中学生动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给出合理评价,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4 小组调查法
将学生按照2至6人分成学习小组,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学生在小组中利用小组讨论、合作性探究和合作性设计等方法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最后,小组做出对本次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的展示、汇报,向全班同学交流所在组的发现和心得体会。
例如,在跳绳练习后进行放松调整时,教师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利用跳绳进行拼图,在拼图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经过热烈的讨论,有的在设计图案,有的在用绳子拼接,最后有的小组拼出梯形、矩形等几何图形,有的则拼出组名,有的还拼出动物的图形,全班同学对作品进行参观点评,并评出最佳拼图作品,并让各组同学谈本次活动的体会和发现,为做好以后的合作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1.4 体育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体育课中开展合作学习策略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现在的中学班级容量大,教学任务重,教师不能顾及到所有的同学,但是如果采用合作学习,就类似于小班化教学,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由原来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同学互帮互学,营造在乐中求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实现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
其次,合作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容易将学生区分出三六九等,不能提升全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同学互动、师生互动,能使学生很快融入课堂之中,老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而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再次,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知识的学习,这偏离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轨道。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具有研究和探索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鼓励他们展开讨论,提出与老师、课本不同的看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当代中学生是00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只懂得排名次、争第一,却忘记了团结、合作,而在合作学习中,提供更多的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的机会,同时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什么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1.5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但是在巨大的学业任务和升学压力下,人们对体育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情况也就不能一概而论,在对我区中学的调查中发现中学体育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从软件条件上,多数中学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雾霾”,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多数中学的教育观念落后,忽视了体育课的重要性,体育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体育教学策略亟待改变;另一方面,从硬件条件上,多数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到坑洼不平,体育活动场地不足,体育方面资金短缺。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3 新课程下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活动也更具社会性,体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增强体质,同时它有利于促进人们心理健康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很多体育活动需要同学们具有集体观念,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并且每个人要遵守纪律、密切配合、团结合作,这些都与“合作学习”策略不谋而合。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笔者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3.1 提升教师的角色意识是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关键    
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付诸感情,不能想办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斗志昂扬,而只是简单灌输,那就会是学生感到疲倦乏味,就不会主动地学习知识。”这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角色意识是非常关键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都是在孤立的学习,老师也是灌输式的教学,到了中学阶段,学生们都麻木了,认为上课是枯燥无味的,最后的学习成绩自然也不会很好。新课程体系提出以后,更加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学观念的转变倒逼教师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从一个“灌输式”教学的执行者变为新课程教学的设计者;从一个教学生如何运动的“教练员”转变为一个具备现代教育素质和教学观念的“体育教育专业人员”。只有这样体育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连锁反应才会发挥作用,而这种连锁反应在体育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教师要彻底摆脱原来训导者、传授者的角色,而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和促进者,提升自身的组织协调意识、激发潜能意识、参与辅导意识以及监控评价意识,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自然而然地在学生中发挥效用。
3.2合理的分组是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前提
合作学习开展的好不好,其前提条件就是分组是否合理,有效的分组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与其他成员共同进步。目前,公认的分组原则就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教师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和教学目标,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性别、技术水平、身体素质、性格等应存在差异,而每个小组都遵循异质原则,就形成了各个小组之间的同质性。当然,教学中老师在进行合理分组搭配时,应指定或推选每组的小组长,再由小组长根据需要进行角色分工,如裁判员、计时员、记分员、监督员、守门员等,使每个同学各负其责。
3.3创新教学方法是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必要条件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体育教师应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合作学习策略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使枯燥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累人的体育项目变得乐趣恒生,让学生们在欢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乐趣。教师应设计和创设合作学习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变成真正的主人,在合作、交流、讨论、探究、评价中共同进步和提高。例如,在往返跑教学中,我采用小组游戏竞赛法,将学生分为4至6组合作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做好指导工作,教会学生掌握往返跑和交换接力棒的技巧,然后再通过组间竞赛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和赛跑欲望,最终达到锻炼、学习和能力提升的三重效果。
3.4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保障
评价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使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策略实施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评价的重要性。教师评价既包括对小组的整体评价也包括对小组内个成员的评价,一定要避免“权威”和“搭车”现象的发生。评价形式可以包括组内成员互评和自评,再升级到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评价标准不能以成绩高低作为依据,应根据综合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这样评价的重心也不再是鼓励个人竞争,而是期望大家合作共同进步。在评价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进步”,而不是某次成绩的高低,这种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让学生学会团结和共赢。
     总之, 在新课程标准下,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是大势所趋,“合作学习”有助于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体系,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团体合作的优势互补性,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优化体育教学效果,达到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10)
[2] 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教育评论,2011(2)
[3] 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科教育,2010(2)
[4] 盛群力.《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外国教育资料,1992(4)
[5] 李健.《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国培计划,2011
[6] 王慧斌.《体育教学与合作学习》.教育科研,2011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服务范围 | 剽窃检查 | 加入我们 | 案例下载 | 联系我们
快速分享:
Copyright 2008-2014 品文论文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Pinwe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65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