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品文论文网,本网站为您提供的服务有:本科论文代笔,硕士论文代笔,毕业论文代笔,论文代笔,数据分析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论文代笔就找品文论文网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服务范围 剽窃检查 加入我们 案例下载 联系我们
微博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服务范围 > 本科论文代写 >  
 
本科论文代写   
硕士论文代写   
外文写作服务   
数据分析服务   
论文写作要点   
大学lives   
服务疑问解答   
品文写作讯息   
 
某市某区城乡教育差距现状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5-03-18 点击:
 
2013年7月到8月,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询问相关单位等方式对某市某区区城乡教育差距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某市某区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现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乡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从教育经费的总投入来看,2010-2012年,某区城乡教育经费总投入由12707万元升至19859万元,增长了1.56倍,其中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由1246万元升至2763万元,增长了11.23倍,但是长期以来,教育投入的不平衡以及县(区)乡分割的教育管理体制,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比重四年间由9.8%增至13.9%,仅增长了4.1个百分点。2012年,某区教育经费城乡预算内总投入为10489.80万元,其中农村学校教育经费预算内总投入为1790万元,仅占城乡教育经费预算内投入的17%。因此,推进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必须构建完整的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在从数量普及为主向质量提升转变的过程中,实现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的转变,从区域公平的角度为农村居民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二、应对措施
1.科学规划,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配置
在资金投入上,一方面应使政府公共教育投入比例占义务教育投入总额的85%以上。另一方面,应提高学校日常公用经费的划拨标准,确保农村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数值和年增长率都等同于城区学校同期水平,同时,还应积极争取预算外农村教育专项资金,使城乡生均教育事业费基本持平。
科学规划是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依据,结合全市的城镇化进城、人口增长和密度、学龄人口变化、交通便利与否,在学校建设和布局上,结合全区城乡一体化“农民新居”建设规划,采取扩、并、迁、建等方法,合理规划,对现有的涉农地区学校布局进行调整,使农村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和生均校舍面积等同于城区学校的标准。
在抓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同时,有意识地做好区域内普高工作地协调发展,通过改扩建、资源置换和初中分离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和盘活高中优质教育资源。
在师资的配置上,首先应按照城市学校的标准核定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加强涉农地区中小学编制管理,按照城市学校的师资学历达标率要求农村学校。同时,要通过交流、互派,促进城乡教师“量”和“质”的均衡分布。目前,应遵循已制定的《某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城区学校与涉农地区学校间的“手拉手”活动推向深入,鼓励和组织城区学校教师到涉农地区学校任教,逐步实现城区学校与涉农地区学校教师交流的定期化与制度化。
2.完善教育构成体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加 强 基 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同时,应在紧紧围绕程度和周边省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城乡各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首先,制定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制度和相关的配套政策,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某市和某区出台的关于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进一步开展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失地农民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使失去土地的农民初步掌握在城镇和非农就业岗位必需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和培训证书。其次,统筹规划建设职教园区,以就业与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快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短期技能提高培训,促进学习型社区和终生教育体系的构建。
3.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城乡联动的教育管理新机制
为破解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的难题,很多地区都采取城乡学校“手拉手”,加大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某区应继续贯彻执行现有的实施办法,在此基础上,还需从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工作方式等多方面入手,涉及和形成一整套城乡学校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教育的捆绑式发展,创新管理制度,促进校园文化的深层变革。
城乡学校“捆绑式”发展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以制度化的方式确保了城乡学校拥有共同的领导团队,并通过统一的领导,促进了城乡教师之间实质性的交流和学习,从而有力地推动校园文化的深层变革。要切实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安全隐患,对基本达到办学条件的学校办理办学许可证,纳入全区教育事业总体管理。
4.构建全面优化的农村教育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农村教育发展软环境。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涉及市(区)的多个部门和单位,工作头绪多,协调量大。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建设资金安全,从制度上保障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工作顺利推进。同时涉及教育系统内外的舆论支持与政策保障,其核心是在区域发展观、教育发展观乃至教育系统各要素(学校、教师、学生等)发展观念上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策略上,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创新。
二是加强农村教育硬环境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力争近年内使涉农地区学校达到城区学校硬件条件,使涉农地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配备达到一般城市学校标准。
三是加大在涉农地区实施“帮困助学工程”力度,确保涉农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同时,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四是广泛动员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涉农地区教育的发展。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涉农地区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关心支持涉农地区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为推进某区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作好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传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2.孙自铎,《城乡一体化新析》,《经济地理》1998年第1期
3.陈雯,《“城乡一体化”内涵的讨论》,《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第5期
4.朱宝树,《城市化再推进和劳动力再转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肖云,《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嘹望》2001年第3期
6.李树棕,《中国城市化与小城镇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7.李伟新,《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发展方向的探析》,《人口学刊》2002年第3期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服务范围 | 剽窃检查 | 加入我们 | 案例下载 | 联系我们
快速分享:
Copyright 2008-2014 品文论文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Pinwe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65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