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浅析河源市交通管理现状 |
|
发布时间:2015-03-07 点击: 次 |
一、绪论
1、交通管理体制对现代文明的贡献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和生产力的空间载体,聚集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才资金和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发挥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中心的作用日益显著。人们都知道,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了物资交流和人们交往,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随着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地面的汽车交通运输,不论是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交通拥挤、交通噪声、交通事故频繁、道路堵塞、环境污染等,对居民区的不良影响等问题正越来越被各国政府管理部门所重视。
现代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管理是关键。随着现代城市步伐的加快,交通阻塞、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不断加剧,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滞后,城市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这些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更要加强管理,采取相应措施。
2、河源市交通基本情况
而河源市正处于现代城市的飞速发展中,交通管理自然也存在一些难题。就河源的地理位置而言,其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接梅州市,东南与汕尾市接壤,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连江西省赣州市。就交通而言,河源市是京九入粤第一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市;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105国道、205国道、河惠、河梅高速公路、粤赣高速以及广河高速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汕昆高速公路高速、大广高速构筑了河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形成粤东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最近,河源市以“三路一桥”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新开工项目20个,投资规模达160亿元,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1.5万公里。全市客运量、货运量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交通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大排查、大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重特大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但是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河源市的交通管理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二、河源市交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道路承载力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而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10年发展较快,人均而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平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而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局限而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道路而积严重不足。
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而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于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而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
2、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
近年来我国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加快。1994年我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500万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刺激了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2000年全国机动车拥有量达5 776.97万辆。同时,私人汽车的数量也急剧增长,而且大多数集中在大城市,截至2004年4月底,北京市私人小汽车已突破100万辆。根据我国轿车增长分析,每当轿车拥有量年增长率超过20%时,必将引起当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交通恶化。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3、公共交通停滞甚至萎缩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而的衰退。过去的20多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倍多,但平均运营速度却下降2倍。公共汽车交通的萎缩,加速了自行车的极度膨胀,反过来又影响城市交通拥挤的波及范围。至今,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几乎还全部靠公共汽车一种方式,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建有地铁线路,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出租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容量有限,因此,一旦单一的公共汽车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出路,最有吸引力的便是自行车。结果,使原来已经超量的自行车更趋于饱和。
4、交通管理体制有待提高
尽管机动车拥有量大幅增加,但是,我国城市中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的现代化设施却很少。在车辆、道路和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市交通管制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信息采集和信息提供技术等方而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近年来,虽然有少数城市研究和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的交通信号管理系统,但由于交通管理设施不足、管理水平低下,我国交通事故率仍居高不下。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还属空白。交通发展战略缺乏利一学统筹
5、交通发展战略缺乏科学统筹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现了许多立交桥、高架道路和城市环路,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通问题,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缓和暂时矛盾,拥挤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甚至诱发聚集更多的交通量,引起结构性的“负效应”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仅靠几项工程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