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基于新农合基金风险管理中预警体系研究---开题报告 |
|
发布时间:2015-03-30 点击: 次 |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基于新农合基金风险管理中预警体系研究
学院名称 经管学院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 |
基于新农合基金风险管理中预警体系研究
|
设计(论文)题目来源 |
自选课题 |
论文题目类型 |
|
起止时间 |
|
20世纪80年代召开了27届世界卫生大会,此次大会引发了第三世界一些国家的关注,我国的农村医疗制度在那时仍处于相当落后的阶段,因此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建设的样本,世界卫生组织将我国的农村医疗视为“解决发展中国家卫生经费的典范”。在合作医疗近五十年发展历程中,我国的农村医疗经历了萌芽阶段、初创阶段、鼎盛阶段、解体阶段以及九十年代之后的再回复、再发展阶段。针对传统合作医疗存在的系列问题,我国的卫生组织以及各地方卫生部门均展开了专题性研究,这为后来的“新农合”奠定了理论基础。自2003年以来,国务院要求建立一个由政府支持和引导,组织农民自愿参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要称之为“新农合”。通过卫生部、农业部以及财政部所拟定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辖下的县级城市中选择2--3个地区,开始构建新农合先行试点,待经验丰富的基础上,进行新农合的逐步推广与延伸,并树立起建设的具体目标,即在2010年全国农村医疗全面实现新农合,以此来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04年始,为发展新农合制度,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的研究部署,对新农合医疗试点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全面强化组织管理,完善资金的收缴方式,确定出科学合理的筹资计划与标准,统筹设置基金和家庭账户,为提高服务质量、购销监管以及农村质量进行了充分指导。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我国卫生部门联合七部委共同下发了关于“扩大新农合试点”的目标及要求。目标指出:2006年间试点要达到全国各县总数的40%,2007年要达到60%,2008年要基本实现全面性覆盖,与此同时,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强化新农合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对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进行统筹补贴的方案。2009年在财政部、卫生部、农业部、民政部以及中医药局的联合之下,颁布了《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在2010年突破每人年均100元的筹资标准,提升至150元,其中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将会受到中央财政补助60元。至2012年四月份,国务院医改办、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下达了《关于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服务的指导意见》。发展至3013年,新农合的资金来源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由参合民众每人交60元,国家省财政补助280元。农民群众上缴的参合费与上级财政配套补助经费共计340元,这些资金一并存入新农合的基金专户,全部统筹用于参合群众就医减免,报销相关的医药费用。新农合制度历经近十年来的风雨,因制度的普及化,参合农民在很大程度上都已经收益,以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是其在实施和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以致于基金未能完全发挥社会效益,在基金管理中仍存在相当大的风险。本研究课题即是将此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当前,新农合制度日臻完善,各项方针政策正趋于成熟和完善。但就当前新农合发展的形式来分析,基金风险检测和预警方面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想要保持新农合基金的平稳发展,风险预警可谓是其一项重要的前提,新农合基金风险预警实际上就是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关防范措施,以达到实现基金收支平衡的目的。因此,完善预警体系能够对新农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形成直接的影响。当前,有不少专家学者在此方面都有所研究,但是其大多都将精力投注到了预警指标的单纯讨论,而忽视了如何建立系统的防范预警体系的研究。所以,本研究课题根据当前新农合制度的具体情况,对其预警系统展开颇具创新性的研究,为为我国新农合基金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本研究课题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都具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首先,理论价值。本课题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农合风险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阐述。尝试性地构建起新农合基金风险预警体系,完善了我国新农合医疗卫生体系中统计指标,这对于其以后在风险预警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次,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新农合基金的正常运作,预警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使风险有效得以降低,在提高其管理工作水平与风险规避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身体健康是人们基本的生活前提之一,这无论城市抑或农村居民同等重要。城市医疗目前处于不断完善发展之中,为城市居民的就医环境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而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发展,则成为构建农民健康的重要环节。自新农合建立以来,农民在就医方面颇见成效,有效地减轻和降低了农民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本研究课题遵循提升和优化新农合建设体系,努力打造和谐、健康、科学的新农合医疗体系,有效提高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医疗投入及利用率。其具体目的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
首先,整体有效地认清新农合基金方面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且对诸类风险的形成原因进行系统研究;
其次,科学合理地构建新农合基金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且要以此体系作为评价新农合基金风险的评价依据;
第三,全面总结和阐述新农合基金预警的相关理论,且阐明构建此体系的详细具体思路和方法;
第四,对于新农合预警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各类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
本研究课题总体主要包括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此部分主要就对农合中的基金风险的概念进行简要界定,并对其相关理论进行阐述。比如从新农合基金风险的形成、分类及属性划分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第二部分:本部分重点分析当前新农合在风险预警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在对其现状进行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凸显其存在的重点问题,并逐一进行展开探究;
第三部分:此章节主要就上一章节所提出的基金风险问题制定与完善系列对策,旨在构建起一种具有保障性的、可靠的新农合基金预警体系。重点探讨预警体系具有的内涵、收缴风险体系以及支付风险体系等方面内容;
第四部分:这部分所论述的内容主要是本着如何强化新农合基金风险预警体系,主要研究了此体系具有的理论价值,对相关原则性问题的认识、理解及把握能力等内容;
第五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在第四部分的基础上展开的方法探讨。第四部分的内容阐明了新农合基金风险预警体系“是什么”,因此,这一部分主要就是在研究应当“怎么办”的内容。就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也即是所谓的“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新农合风险预警体系”。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就目前国外在医疗基金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整体监测预警机制的成立在降低医疗错误,确保病人生命安全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就美国而言,成立了专门的病人安全中心,本着病人为主的原则,每年都会进行病人安全报告总结。这种全国性的医疗卫生报错系统,包括病人的安全指标,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的行业规范标准。在医学用药、医疗设备等方面确保安全性。通过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顺利肩负起神圣的使命。
另外,美国医疗卫生部门还很注重其信息化的建设,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其医疗卫生工作的准确度和高效率。经过不断完善相关方面的体系,其医疗卫生存在风险的问题得到了有效保障。民众自身在医疗卫生方面也具有着相当高的觉悟,意识层面得到有效提高,对药物安全的使用会进行有意识地选择。与美国相同,英国在医疗卫生体系的构建方面业已经相当完善,国家专门为病人成立了安全中心,对医疗风险可以较为有效的避免,医疗差错有效得到避免,医疗水平和谐稳步上升,这就使多年来困扰英国病人的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候诊时间过场,病情拖延、死亡率上升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在医疗风险预警层面的体系化建设依然处于发展起步时期,依旧未能有效形成完善具体的预警体系,缺乏全国统一化的医疗风险管网建设,无法通过标准化的数据库构建,达到对信息的全面共享,从而也导致了诸多医疗卫生监管部门无法切实获取第一手的参考数据,就医疗风险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分析,就风险的不能程度做出科学的评估,故而无法达到全面的监控预警。针对这一现状,国内专家学者在初始阶段采取了以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新农合机制运行状况的研究,诸如杨辉与于军等人在1999年即通过构建55个指标,构建出新农合机制评价体系,该体系共囊括了效果评价与可行性评价两个范畴。效果评价纳含了群众受益面、医疗费用、服务水平类型、乡镇卫生资源整体利用率、满意程度五个层面的26项指标。可行性评价层面由新农合资金征缴及政府职能、乡镇卫生服务单位、监督管理等5项共同构成,占据29个评价指标。
2006年学者李林贵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延伸发展,其采取一可行性评价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依据新农合医疗监测的重点领域,初步筛选了7个层面34项指标再通过定性定量的形式对所选取指标做出划分,最终形成了由13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主要涵括基金的征缴支付、农村民众参与情况、受益度、费用承担四个层面。
由此也能看出诸多学者在新农合研究层面逐步将目光放归到了基金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层面。学者杨金侠及王禄生指出:经济风险及技术风险下,基金极易产生风险,因此在关键环节领域需要相应设置风险预警的指标,具体方法可根据当地5年以内的平均月医疗费用所占全年费用的实际比例,进行计算出相应均衡的月医疗费用理论值水平,继而再根据每月实际支出费用进行比较,若超出预警值,亟须报警,提示相关新农合管理机构进行原因查证,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广泛阅读和整理国内外的相关论著资料,深入研究新农合中存在的基金风险问题,分析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及时获得有关此选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加以分析,为本研究课题提供有力的资料。
2、调查研究法
通过笔者对新农合农民进行抽样调查,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以对话、书面、访谈的形式深入到农村当中,获取新农合中存在的基金风险问题的相关信息,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六、参考文献
[1] 辛燕,周良荣,李钢强等.衡阳市新农合基金运行现状及改进路径[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1):136-138.
[2] 聂丽,吴焕.新农合基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1):110-112.
[3] 郭娜,朱大伟,王健等.基于经济、效率和效果视角评价公共基金:以新农合基金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5):364-366.
[4] 张琼.新农合基金运行各环节风险及其内控管理[J].卫生经济研究,2012,(7):52-54.
[5] 任小林.如何监管新农合基金才能更有效和安全[J].现代经济信息,2012,(7):216-217.
[6] 任小林.建立有效监管机制确保新农合基金高效安全[J].财经界,2012,(18):271,273.
[7] 刘兰芳.发挥新农合基金最大使用效益问题探讨[J].会计师,2013,(15):64-65.
[8] 我省新增六类新农合基金可支付项目[J].党的建设,2011,(9):56-56.
[9] 王庆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控制研究及运行情况分析[D].山东大学,2010.
[10] 李策,张红丽,周令等.M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及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5):44-45.
[11] 王晶.新农合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9):61-62.
[12] 陈旭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基金管理机制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2011,(14):141-142.
[13] 于敏,于润吉.明确界定会计核算单位提高新农合基金管理能力[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3):79-80.
[14] 杨晓娟,郑茜.新农合中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博弈问题[J].市场研究,2012,(9):44-46.
[15] 赵琼华.新农合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20):77.
七、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