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品文论文网,本网站为您提供的服务有:本科论文代笔,硕士论文代笔,毕业论文代笔,论文代笔,数据分析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论文代笔就找品文论文网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服务范围 剽窃检查 加入我们 案例下载 联系我们
微博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服务范围 > 硕士论文代写 >  
 
本科论文代写   
硕士论文代写   
外文写作服务   
数据分析服务   
论文写作要点   
大学lives   
服务疑问解答   
品文写作讯息   
 
关于多功能农业的综述 : 多功能农业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5-03-11 点击:
关于多功能农业的综述 : 多功能农业研究进展
一、前言
在科技迅猛发展,工业级城市化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农业对市场的供给以及农业生产的作用,但对农业本身固有的内涵缺乏关注,使得农业的生产水平大大提高,而相对的地位逐渐被削弱。在环境气候恶化,三农问题凸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遭遇危机情况下,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二元制的经济结构,更加剧了农村的贫困。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的工业化、机械化水平提高,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规模化、区域化及专业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开始走向轨道。上世纪90年代,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受到重视,各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对多功能农业的论述与研究增多,多功能农业这一概念逐渐提出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多功能农业的研究不断的推进,我国学者专家也逐渐开始对农业的多功能性展开了研究。当前,多功能农业的研究在全球范围越来越受到广泛的认识。
二、多功能农业的起源
王威、杨丹妮和方志权等在《日本多功能性农业对我国都市农业的启示》中指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功能农业最早出现在日本的“稻米文化”中。在随后的《21世纪议程》、《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等国际文献中也逐渐出现。姬亚岚在《多功能农业的产生背景、研究概况与借鉴意义》一文中,多功能农业(MFA)作为一个术语首次出现在1988年欧盟《乡村社会的未来》这一政策性文件中。我国对多功能农业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初,直至2000年才有零星的研究见诸于个别农业示范区,如高焕喜《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功能的探讨》,此后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尽管我国的多功能农业研究起步晚,但是被我国学者和政府所接收的时间和过程迅速。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的1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健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较为详细的阐述了多功能农业问题。此后,多功能农业研究迅速的展开。
三、多功能农业的涵义
1992年联合国文件《21世纪议程》指出,“农业的多功能性尤指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多功能农业的研究在发达国家比较集中,处于研究前沿的OECD在2001年发布了《多功能农业:一个分析框架》的研究报告,从联合生产,外部性及公共产品等方面分析了多功能农业。此后,OECD又发布了《多功能农业:政策含义》,从联合生产的程度,市场失灵和非经济品的公共产品特征与空间分布,提出了最优的政策设计方法。OECD的两份报告为多功能农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谷中原博士论文《农村发展的农业多功能研究》一文较为全面的论述了多功能农业的内涵和功能,指出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姬亚岚在《多功能农业的生产背景、研究概况与借鉴意义》文中指出,从食品安全、实证等各个角度对多功能农业进行了对其内涵的探讨,并指出了多功能农业对文化传承、社会稳定、人口环境等作用。乌东峰在《论现代多功能农业》一文中指出,多功能农业不仅是农民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指出了多功能农业的三类六个经营模式;并指出了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格局,即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能源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和都市农业等六个发展格局,指出了农业的各种效能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周镕基博士指出了多功能农业的经济、生态、社会、能源、文化、旅游休闲等方面的价值,并利用回归模型对多功能农业的价值进行了评估。最后通过实证方法分析了湖南多功能农业的价值评估,提出了提高多功能农业价值的对策及建议。
四、多功能农业的发展概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功能农业(MFA)这一概念出现以来,引起了全球范围的极大关注,但目前仍没有形成统一的内涵概括。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多功能农业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价值:农业的食物安全,经济功能,环境外部性及社会功能。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多功能农业的价值及效果。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对多功能农业价值的的概括是,保持一定数量的农业以保护生态与维持农村景观,并给予其政策支持,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2008年世界银行指出多功能农业的价值是,作为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作用;作为谋生手段,提供了就业机会与等同社会福利的保证;作为环境提供者,具有正负方面的双重作用。我们认为,多功能农业是科技在农村的农业生产中,对自然资源进行的综合高效的生产,以农业的可持续为目标,具有人文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产生多方面、多层次效益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在发展多功能农业的政策研究方面,钟红、谷中原在《多功能农业的产业特性与政府资金支持措施》一文中指出,多功能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效益外溢,产能规模化及高规格发展的特性,提出了财政资金支持、金融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措施等政策对策建议。王映雪撰文指出在城乡交错带发展多功能农业的作用,阐述了多功能农业在城乡交错带的发展对保护耕地、维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及农民增收的意义,并提出了发展城乡交错带的多功能农业发展措施。
在实证研究方面,高宁、华晨的《基于多功能农业理论的乡村发展战略》,以宁波杭州湾新区农业板块为例,分析了多功能农业在实证研究方面的基本应用,对用地概念规划进行了论述。姬亚岚、张玫运用系统思考的复式模型对浙江个体农户的“农家乐”、合作社及公司式样的农庄等几个样本的动态模拟,考察了多功能农业对不同政策变量带来的影响。
五、多功能农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上对多功能农业的研究,已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展开。爱荷华州立大学Ryan C.Atwell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对多功能农业与生态的关系做了分析。瓦格宁根大学H.Renting等人从多功能农业(MFA)的食品级纤维的生产、生态多样性和农村生产生活几个内涵,由此对区分了研究的三个方面及类型,即市场调节、土地利用及公共监管;并将采用以上三个类型的国家的优劣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采用元级模型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OECD在联合生产方面对多功能农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美国学者Freshwater也从联合生产理论角度,对联合生产的发展及类型、生产函数和双重理论分析了多功能农业。在关于多功能农业的政策讨论方面,匈牙利学者Krisztina Fodor在《多功能农业和公司农场》一文指出,以农业就业为角度,提出了多功能农业的政策主张。另外,对多功能农业的价值评估方面的研究,芬兰学者Tapani Yrjola and Jukka Kola利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芬兰多功能农业的成本及收益进行了评估。欧盟学者Sumeliusetal等人侧重于对环境价值的研究等。国内对多功能农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方面,周淑景指出多功能农业是农业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必然方向。指出在环境恶化的今天,发展多功能农业缓解环境危机是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多功能农业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武国定等人也指出,多功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总结
本文通过20余篇国内外文献的阅读,对多功能农业的起源、发展及含义做了分析,并对国内外关于研究的方面、方法、方向做了解读。系统分析了多功能农业研究的各个领域,展示了多功能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业有着承载文化、社会稳定、人口生计等功能,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化不断推进,资源紧张加剧,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削弱以及环境的日益恶化,人口与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对于我国今后长期还将坚持农业的主题,农业问题持续存在,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当前的环境恶化、粮食危机以及农业的现代化都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发展多功能农业也被国家和社会所重视,继续推动对多功能农业的研究,从各个层面、角度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映雪 城乡交错带多功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J].云南农业科技,2008.6;
[2] 张蓝水 多功能并未改变农业的产业性质 [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07;
[3] 林贞妮 多功能农业 [J].新农业,2009.8;
[4] 武国定 多功能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J].决策探索,2007.9;
[5] 姬亚岚 多功能农业产生背景、研究概况与借鉴意义 [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4;
[6] 钟红 谷中原 多功能农业产业特性与政府资金支持措施 [J].求索,2010.4;
[7] 钟红 谷中原 多功能农业的产业特征 [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4;
[8] 谷中原 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内在冲突与化解机制 [J].农业经济问题,2009.8;
[9] 姬亚岚 张玫 多功能农业框架下休闲农业组织模式比较[J].农业技术经济,2012.4;
[10] 杨君莹 多功能农业框架下浙江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研究 [D].浙江农林大学,2011;
[11] 赵元志 多功能农业视角下农业规模经济模式评价—基于浙江的案例 [D].浙江农林大学,2012;
[12] 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多功能农业是都市农业的方向 [J].北京农业,2007.12;
[13] 周淑景 多功能农业与我国农业发展方向 [J].现代农业管理,2003.1;
[14] 姬亚岚 多功能农业与中国农业政策研究 [D].西北大学,2007.5;
[15] 陈秋珍 国内外农业多功能性研究文献综述 [J].中国农村观察,2007.3;
[16] 谢小蓉 国内外农业多功能性研究文献综述[J].广东农业科学,2011,21;
[17] 高宁 华晨 基于多功能农业理论的乡村发展战略规划—以宁波杭州湾新区农业板块为例 [J].建筑与文化,2012.11;
[18] 乌东峰 谷中原 论现代多功能农业 [J].求索,2008.2;
[19] 王威 杨丹妮 方志权 日本多功能性农业对我国都市农业的启示[J].社会科学,2005.3;
[20]周镕基 现代多功能农业的价值及其评估研究[D].湖南农林大学,2011.12;
[21]H. Renting a, , W.A.H. Rossing, J.C.J. Groot. Exploring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A review of conceptual approaches and prospects for an integrative transitional framework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9.
[22]Ryan C.Atwell.How to build MFA landscapes in the U.S.Corn Belt:Add perennials and partnerships[J].Land Use Policy.2010.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服务范围 | 剽窃检查 | 加入我们 | 案例下载 | 联系我们
快速分享:
Copyright 2008-2014 品文论文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Pinwe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65874号